(這一章寫完,梟臣就算是尾了;接下來還會有一章尾聲,會把后續的一些事情交待清楚。謝謝兄弟姐妹們,整整兩年時間來的陪伴)
林縛
事實上,林縛從頭到尾都沒有進入這座堪稱當世第一的雄城,即使
燕京城建得如此的雄偉堅固,但是誰能想到燕京城兩次易手,竟然連一場激烈的戰事都沒有
設燕薊郡,燕京更名為燕平,為燕薊郡治城,使左承幕出領燕薊宣撫使;津海從燕薊郡劃出來,歸樞密院直轄,使岳峙出知津海府事。
崔權臣、崔赫父子易幟,使得高麗戰事圓滿的解決,海東行營軍也就功德圓滿,沒有必要再
進入八月,海東行營軍第一鎮師改編為賀津混編鎮師,受軍部直轄,委任潘聞叔為制軍,曹文龍為參謀軍事,下轄水步軍三旅,駐守賀津島基地,以確保高麗今后一段時間的政局走向,能照著江寧的意圖進行。
第二鎮師改編為濟州都督府護衛軍,編制縮為兩旅六千人,改由葛長根為護衛軍指揮使,職責限定
第三鎮師劃入鳳離軍序列。
完成重任的馬一功,卸去海東行營軍指揮使的將職,八月上旬從海州登岸,
**************
八月二十六日,徐州已然入秋。
不比譙國夫人劉妙貞趕著半道去迎夫君,馬一功、魏中龍以及李衛等徐州將官,則耐心的
馬一功、魏中龍倒也是不急,他們二人相別有十余載未見,到徐州相聚后只恨日短,坐著敘舊倒不會嫌不耐煩。
李衛身穿紫袍,他本身前些天就要前往太原出任晉中宣撫使,但林縛稱帝時,他根本沒有辦法抽身去江寧道賀,便拖了幾天等
從徐泗戰事起,十載辰光轉眼即逝,李衛感慨萬千的回想往事,不知不覺間護衛林縛南下的第一騎師主力已經到長亭外。
林縛與劉妙貞并肩徐徐騎行,宋佳可不敢學林縛那般長時間的騎馬,只能坐
看著李衛、馬一功、魏中龍等人遠遠的迎過來,林縛勒住馬,等著他們走到近前來,看著魏中龍:“中龍當年離開津海,我當時就感到可惜得緊;吳天戰死津海,他死前給我留了一封信,倒是有半數筆墨是說你。你先隨我回江寧,吳天的那封信我還留著,想著你來留存那封信更合適……”
想起舊日袍澤早就魂喪津海,魏中龍心頭哽咽,只是點頭應是,沒有更多的言語。
林縛對馬一功說道:“這接下來的大戰,就剩下西征及伐蜀了,倒都不是什么難事。陳芝虎、曹義渠麾下都有勇將無數,但他們還能逆天下大勢不成?除了清剿殘敵之外,衛戍防務將成為諸軍的重中之重。我有心撤軍改設衛戍區,眼下先設燕薊防區,想讓你辛苦一下,去主持工作……”
“主公差遣,一功愿肝腦涂地效命。”馬一功說道。
“你也很久未歸江寧,先回江寧住一段時間再北上不遲,眼下由高宗庭替你
除了李衛出任晉中宣撫使、左承幕出任燕薊宣撫使外,宋時行
自燕胡南侵以來,除此時還未復的關中、川蜀兩地外,就河南、晉中、燕薊、山東四地受創最深——戰前燕薊加上京麓的人口差不多有一千三四百萬,此時未必還能剩下五百萬;晉中、山東的人口下降幅度都可能超過五成;河南最凄慘,千萬之郡,此時也就河中府人口最為密集,加上大梁等地,總人口不會超過兩百萬。
林縛與宋浮、馬一功、李衛、魏中龍等人邊走邊議軍政。
中原初復,西征與伐蜀之功未競,要做的事情太多了,談也談不完,議也議不……
而
十數輛囚車里關著張協等一干戰犯,待押到江寧審訊用刑。張協滿頭白
那赫玉容也坐
說起來,那赫玉容以往
后來
隔著車簾子,那赫玉容看著遠處站
**************
林縛
金川港即早年的河口鎮,不過不再局限于西岸,港埠區幾乎從江寧東北城腳根一直延伸到河東地區。
金川鐵橋也早于永興七年底就建成。
這座最終耗資高達四十六萬銀元的鐵橋,橫跨于金川河上。鐵橋上人馬川流不息,等兩邊的高桅帆船聚集到一定程度,金川鐵橋就會開啟,放高桅帆船通行。
而原先的獄島,也完全成為金川港的一部分,獄島西南角主達十二丈高的灰白色燈塔,與金川鐵橋一起成為江寧東城標志性建筑。
站
**************
入城后,林縛照例先去萬壽宮拜見太后梁氏,然而梁氏閉門鎖戶,使苗碩及海陵王元鑒海守住門庭,不叫林縛闖進去。
林縛站
林縛嘴角堆著笑意,苗碩、元鑒海卻股顫如篩,擔心下一刻左右甲卒的兵刃就會無情的將他們斫成肉糜。
長淮軍、長山軍攻陷許昌后,給董原、元歸政、元錦生等人定了一個暗通胡虜、謀逆叛國的罪名,沈戎、元翰成等一干人牽涉進董原逆案之中,此時已給關入大牢,看來難逃一死,唯有張晏患了失心瘋,逃過一劫,但也給軟囚
苗碩、元鑒海心里都清楚,林縛要行禪讓之禮,以示他所創的新帝國非篡奪而來,故而暫時能忍著對他們二人不下毒手,但等林縛稱帝后,等候他們的也許就是一杯毒酒或一條白綾。
林縛也無意嚇唬苗碩、元鑒海,梁氏不過是將死之人,她鬧些脾氣便由著她去鬧,也不硬闖萬壽后,轉身率諸將臣往宮城外走去,遠遠看著元嫣走來。
林縛站
“多謝國公爺關心,元嫣倒沒有什么不便,”元嫣斂身施禮道“北伐偉業競成,山河破碎不再,民生亦得休養,元嫣只是過來道賀一聲……”
林縛哈哈一笑,說道:“我回江寧,元氏諸人都繃緊著臉,好像我率軍北伐、復中原做了一樁錯事,唯一有元嫣你過來跟我道賀一聲,”斂起笑聲,盯著元嫣白如羊脂玉的臉蛋,說道,“我想問你一樁事?”
“什么事,國公爺請說。”元嫣問道。
“嫁我可好?”林縛問道。
“若是為安元氏之心,恕元嫣難以從命,庵堂了此一生也無怨悔……”元嫣低頭說道。
林縛笑了笑,伸手將元嫣嫩如柔荑的手牽來,說道:“我從燕京一路騎馬南下,想得最多的便是當年
元嫣羞紅了臉,不敢看林縛身邊的諸將臣,倒也沒有將手抽回來。
胡文穆、宋浮、林庭立、林續文、林夢得、秦承祖、劉直、周普、趙虎等一干人,則四處張望,看看屋頂、看看藍天,似乎完全未看見、未聽見剛才
(卷十二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