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_日本一区二区精品_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少妇高潮久久久久_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日韩久久久久久久久久

普項小說網 > 穿越小說 > 大漢兵王 > 第316章 封侯有望
    雨后的諸聞澤碧波蕩漾,綠草如茵。

    十幾個白色的帳篷像蘑菇一樣立在草地上,十幾匹鞍薦齊全的駿馬系在帳篷旁,低頭啃著草。遠處的山坡上,一群群的牛羊如浮動的云朵,悠閑自在。幾個匈奴人拿著套馬桿,偏坐在馬背上,打著盹。

    天地之間,一片祥和。

    張騫走出帳篷,張開雙臂,伸了個懶腰,心情莫名的舒暢。

    他的匈奴妻子一邊系著鈕扣,一邊走了出來,嘴里嘀咕道:“還是我們匈奴人的衣服方便,一扎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張騫回頭看了她一眼,笑道:“那你就留在這里吧。”

    “休想。”女人瞪了他一眼,又笑了起來。“怎么,厭倦我了,想娶個漢人女子為妻?”

    “怎么會?”張騫攬住女人,在她額上親了一下。“不是每個漢人都像東方朔一樣喜新厭舊。如今天子希望漢匈一家,連趙中郎都娶了單于女,趙破奴還要娶右賢王的妹妹,我又怎么會厭倦你。這次帶你來,就是想讓單于看看我漢家的誠意。再娶漢婦女為妻,豈不是自打耳光?”

    女人白了他一眼,將他推開。“那你說將我留在這里?”

    “我是想著,如果能談成,我或許可以到這里做個太守。”張騫看看四周。“你看這兒的天地多寬闊,哪像長安,到處都是人。”

    女人深有同感。“是啊,真若能漢匈一家,你到這里做太守還真是不錯的選擇呢。在匈奴生活了十幾年,不管你愿不愿意,你都是半個匈奴人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到長安兩年,也是半個漢人了。”

    兩人互相看了一眼,不約而同的笑了。

    正說著,兩匹駿馬從遠處奔馳而來,在他們面前停住。馬背上兩個小兒,一個是張騫的兒子張虎,乳名阿思,一個是伊稚邪的孫子阿依侯。兩人年歲相當,一見如故,天天在一起玩耍。

    “阿翁,單于請你去。”阿思勒住坐騎,大聲說道。

    阿依侯一手挽著韁繩,一邊撫胸,向張騫施禮。

    “單于說了什么事嗎?”

    “沒有,只是請你去。”阿思想了想,又道:“他看起來不太高興。”

    張騫咂了咂嘴,暗自苦笑。這幾天進展不太順利,伊稚邪喜怒無常,時常說著說著就翻臉了。今天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又不高興了。

    解開系在帳篷旁的白馬,張騫翻身上馬,與阿思、阿依侯一起向單于大帳走去。

    還沒進帳篷,張騫就聽到了伊稚邪的咆哮,接著一個銀杯從帳篷里飛了出來。張騫眼疾手快,一把接住銀杯,卻沒能躲過酒水,灑了一身。

    “單于,又為何生氣?”張騫一邊抖著衣服,一邊走進帳篷,含笑說道,將銀杯放在案上。

    伊稚邪看到張騫身上的酒水,有點尷尬,連忙起身。

    “慚愧,慚愧。”

    “無妨,一大早的,誰惹單于了?”

    伊稚邪沉下了臉。“我剛收到消息,說我的女兒被軟禁了,這是怎么回事?”

    張騫吃了一驚。“這話從何說起?”

    “我女兒之前常有消息來,現(xiàn)在已經有兩個月沒消息了。聽說她不在長安,在南山的一個小院子里,是不是?”

    “公主常有消息來?”

    “她一個人去了長安,想念草原和家人,常派人來問候,不可以嗎?”

    張騫擺擺手,示意伊稚邪稍安勿躁。“趙中郎和親,天子賞了他府第,知他修道,又在南山安排了一個別院,安靜幽雅,正合他意。公主去別院陪趙中郎,不通消息,也是正常的。”

    “修道就修道,為何不準我女兒與人往來?我女兒又不修道。”

    “南山離長安好幾十里,的確不如長安方便。也許是有消息,只是耽擱了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將信將疑。“當真?”

    “我什么時候騙過你?”張騫拍著胸脯說道:“我這就聯(lián)系李府君,請他派人去查,給單于一個答復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轉怒為喜,親自給張騫倒了一杯酒。“那就多謝大夫了。我那女兒,從小嬌慣,從來沒有離開我這么久。一下子嫁到長安去,著實有些不習慣。”

    張騫端著酒杯,笑道:“單于這么想念公主,何不去長安做個寓公?”

    伊稚邪嘆了一口氣。“不是我不想,實在是我這幾個兒子都不成器。我去了長安,只怕草原要亂,到時候漢朝天子也不會滿意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而不語。

    他知道伊稚邪在推托,也知道伊稚邪在等什么,但他相信伊稚邪不會如愿。

    霍去病率兩萬漢軍精騎掃蕩河西,進展順利,不僅擊殺了渾邪王,還采納了趙延年之前的建議,安撫匈奴降眾,為將來設郡打下基礎。

    右賢王不會認輸,但右賢王兵力有限,擋不住霍去病的兵鋒。

    等霍去病凱旋的消息傳來,伊稚邪要么接受漢朝的條件,要么退守漠北。

    否則,霍去病的大軍將會出現(xiàn)在這里,就算不能越過大漠,也足以讓伊稚邪不敢南下,只能困守苦寒的漠北。到了那時候,伊稚邪再想談判,就沒現(xiàn)在這么好的條件了。

    所以,他也不急。

    天子給他的任務,就是拖住伊稚邪,同時向匈奴各部展現(xiàn)漢朝的誠意。

    如果談判不成,不是漢朝的責任,是伊稚邪沒有把握住機會。到時候,或者讓伊稚邪低頭,或者扶植其他匈奴權貴叛亂,殺了伊稚邪,然后再談。

    “單于,有興趣到塞內一游嗎?”

    伊稚邪看看張騫,咧嘴一笑。“我能帶多少隨從?”

    “你想帶多少,就帶多少。”張騫從容說道:“李府君應該很樂意與單于共獵,一展李氏家傳的射藝,以及學自趙中郎的矛法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皮笑肉不笑地看看張騫。“他還向趙中郎學過矛法?”

    “不止是他,邊軍中有很多人都學過,多少而已。”張騫微微一笑。“趙中郎是個熱心腸,但凡有肯學的,他都愿意教。遠有桀龍麾下衛(wèi)士,近有邊軍,蒙他指點武藝的人極多。我還聽說,天子有意讓他教導南北軍,將來漢家鐵騎橫行天下,他就是有功之臣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臉上的笑容有些掛不住。

    趙延年個人的武藝再好,畢竟還是一個人。可是他如果將武藝傳授給漢軍,那就完全是兩種情況了。

    漢軍本來就以敢戰(zhàn)著稱,非匈奴人能及。如果再掌握了趙延年的武藝,哪怕只是一些皮毛,戰(zhàn)力也會大增,更非匈奴人可以抵擋。

    他提議的馬鐙就是一個現(xiàn)成的例子。

    馬鐙并不復雜,但漢軍能迅速大批量裝備,匈奴人卻做不到。

    就算做到了,作用也沒有漢軍那么明顯。馬鐙對騎射的意義遠不及對持矛突擊的意義重大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在哪兒?”

    “當然在南山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聽說,他突然回了長安城,再也沒出現(xiàn)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是在宮里。”張騫笑道:“趙中郎雖年輕,卻為人穩(wěn)重,天子很欣賞他,常讓他侍衛(wèi)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那為何又讓他在南山閑居?”

    “不是閑居,是隱居修道。”張騫糾正了伊稚邪的說法。“平時宮里不乏勇士,天子也不需要他隨侍。現(xiàn)在霍將軍率精銳出河西,宮中衛(wèi)士不足,召趙中郎侍駕也是正常的。趙中郎一人能當龜營百名勇士,這可是單于也知道的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頓時覺得臉上火辣辣的,狠狠的瞪了張騫一眼,隨即又笑了。

    “你們漢人,最是牙尖嘴利。”

    張騫笑笑。“我們漢人可不僅是牙尖嘴利,骨頭也硬。”說著,握起拳頭,在伊稚邪面前晃了晃。“先服者賞,不服者誅,說到做到。”

    伊稚邪的眼角抽了抽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焉支山下。

    霍去病策馬登上山坡,極目遠眺。

    李敢緊隨其后,神情有些焦急。

    作為前鋒,他剛剛收到李息送來的消息,右賢王率領四萬騎兵,正猛攻李廣的大營。雙方惡戰(zhàn)了三四天,每天消耗的箭矢近十萬。匈奴人多次沖到營寨前,險些破門而入。

    漢軍打得很辛苦。

    營中儲備了大量的糧草和武器,一旦落入匈奴人手中,對他們絕不是一個好消息。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傷亡有多少?”霍去病淡淡的問道。

    “不清楚。”李敢搖搖頭。

    斥候只能遠遠地看著,無法得到確切的消息。就算是在一側的山坡上觀戰(zhàn)的李息,也無法得到準確的數字,只能從雙方交戰(zhàn)的時間和激烈程度來推測。

    “既然李息將軍率部趕來接應,令尊就不會有危險。”霍去病笑道:“令尊打了一輩子,這次總算是斬首過當,封侯有望了。”

    李敢苦笑。

    他當然知道霍去病說的有理,只要李廣能守住大營,這次斬殺的匈奴人數量就一定能超過自身傷亡,封侯是必然的事。

    但前提是,李廣能守住大營。

    如果大營被匈奴人攻破了,那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
    四千步卒,是無法突破三四萬匈奴人的包圍的。就算有李息策應,也無濟于事。

    兵力過于懸殊,不是個人能解決的。

    最好的辦法,就是他們趕過去,夾擊右賢王,逼他撤退。

    為此,他親自趕來,請霍去病下令。

    哪怕是讓他率領前軍進逼也行。

    霍去病環(huán)顧四周,想了好一會兒。“你查探四周了嗎?有沒有匈奴人的伏兵?”

    “匈奴人的精銳不是被我們殺了,就是被我們俘虜了,哪里還有伏兵?”李敢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霍去病反問道:“如果單于派兵來增援呢?”

    李敢沒吭聲,神情有些不以為然。

    李息也說了,右賢王可能有援兵,趙延年已經帶著人去偵察了,只是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找到匈奴人,所以無法確認。

    趙延年曾經出使河西,對這一帶的地形很熟悉。他找了三四天都沒找到匈奴人,只有一種可能。

    右賢王根本沒有援軍,他就是貪圖李廣營中的錢糧和武器,以及四千漢軍的裝備。

    漢軍的鐵甲一直是匈奴人最想得到的戰(zhàn)利品。甚至可以說,匈奴人的甲胄絕大多數都是從漢軍被俘、陣亡的將士身上剝下來的,其中不乏幾十年前的樣式。

    這一點是常識,他們見得太多了。

    這幾年,漢軍接連取勝,而且是碾壓式的勝利,每次都打得匈奴人潰不成軍。匈奴人的甲胄不僅得不到補充,還損失了不少,披甲率越來越低。一下子看到四千副甲胄,自然不肯松手。

    以十倍的兵力包圍一支漢軍步卒,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趙中郎還沒消息?”霍去病沒聽到回復,扭頭看了李敢一眼。

    “還沒有。”

    “趙中郎既熟悉地形,也武藝超絕。他沒回來,只有一個可能。”霍去病舉起手指。“他發(fā)現(xiàn)了可疑的跡象,確信有匈奴人潛伏,只是還沒找到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說完,轉頭對仆朋、威廉姆等人說道:“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?”

    仆朋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,支持霍去病的意見。

    他們相信趙延年,更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兩萬漢軍來回四五千里,除去陣亡、受傷和留在冥澤附近的趙破奴部,如今還能戰(zhàn)斗的不到一萬人。與李廣、李息一起夾擊右賢王沒什么問題,可一旦被匈奴伏兵攻擊,很可能就是全軍覆沒。

    這個代價太大了,沒人承受得起。

    李敢也不敢大意。

    真要出現(xiàn)了那種情況,李廣還是跑不掉。

    “我再派人去搜索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叫住了李敢。“你率部繼續(xù)前進,試探一下右賢王。如果他撤退了,我就在這里以逸待勞。如果他不撤,你就先和李息將軍會合,虛張聲勢,讓右賢王不敢放手一搏。”

    霍去病笑了兩聲。“令尊年過六旬,這一戰(zhàn)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戰(zhàn),一定要讓他打個痛快,完成封侯的夙愿。你要是攪了他的事,將來少不得要揍你一通。”

    李敢聽了,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他拱拱手,策馬下山,帶著親衛(wèi),急馳而去。

    校尉高不識在不遠處看著李敢下山而去,踢馬來到霍去病身邊。“君侯,我們跟上去嗎?”

    霍去病回頭看了高不識一眼,又看看仆朋、威廉姆等人。“傳令,在焉支山休整兩日。拿出所有的傷藥,為負傷的將士療傷。檢點存糧,宰殺牛羊,犒賞將士,三日后,與右賢王會戰(zhàn)。”

    高不識有些奇怪。“君侯,你就不擔心右賢王在三天內攻破李廣的大營。”

    “不會,他的目標是我。看到李敢的戰(zhàn)旗后,他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了。”

主站蜘蛛池模板: 模特写真福利内部视频|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3小时|天天插夜夜爽|亚州综合视频|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|九九热线有精品视频99 | 蜜臀=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|5c5c5c5c|午夜免费|四虎影视最新免费版|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|精品服丝袜无码视频一区|国产一区日韩一区 | c=aopom成人免费公开视频|中文字幕欧美人妻精品一区|91九幺丨成人|日韩久久国产|三年片大全免费观看|久草在在线 |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|亚洲三级一区|亚洲=aV中文无码字幕色|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|日韩偷拍自拍|99久久精品免费看 | 特级全黄久久久久久久久|伊人中文网|97资源站在线视频|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2014|久久欧美精品一区|免费无码一级成年片在线观看 | 好男人日本社区www|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三区小蝌蚪|欧亚精品一区|国产欧美在线免费观看|我爱草逼网|乱码专区一卡二卡国色天香 | 欧美一区二不卡视频|片多多免费观看|成人午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|国产目拍亚洲精品二区|午夜婷婷|伊人春色在线观看 | 99热久只有|九一免费视频|中日韩无砖码一线二线|日韩免费成人=av|国产在线中文字幕|国产=aV麻豆M=aG剧集 |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扒开双腿|欧美人成在线观看|美丽的姑娘免费观看在线播放|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密桃|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麻豆|日本裸交xx╳╳137大胆 | 久久久久久久久淑女=av国产精品|一区二区视频在线播放|亚洲第一综合网站|操操网=av|久久久久久久九九九九|#NAME? | 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鬼片影片|国产色啪午夜免费福利|亚洲国产1区|国产福利不卡|9熟女PRO内射|91精品婷婷色国产综合 |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|欧美韩日一区|WWW内射国产在线观看|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|99久久亚洲|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线观看 | 亚洲免费不卡视频|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精品69XX|欧美色p|国产成人黄色网址|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|欧美一二区在线观看 |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唯西川|日韩免费高清视频|亚洲另类自拍|黑森林精品=aV导航|日韩精品专区=av无码|高清精品久久 |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免费|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f|freesexmovies性护士第一次|伊人wwwyiren22|视频一区视频二区视频三区高|九一精品网站 | 亚洲第一精品视频在线观看|欧美=a在线观看|免费国产美女爽到喷出水来视频|曰本三级在线|中文无码精品=a∨在线观看|在线观看日本黄色片 |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|肥大BBwBBWBBw高潮|日韩中文字幕网址|手机看片国产=aV无码|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|#NAME? | 伊人5566|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|国产精品正在播放|精品久久黄色|成人免费看黄yyy456|欧美伊香蕉久久综合网99 | 日韩在线精品一区|久久久久久视|成人=av一级|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|久久久久久久999|色欲人妻综合=a=a=a=a=a=a=a=a网 | 中文字幕精品影院|91高清国产视频|69xxxxx国产|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秋霞|H精品动漫在线无码播放|日本黄色性视频 | 未满成年国产在线观看|99爱精品|#NAME?|免费成人=av网|麻豆911|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|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7|一级一级97片看一级毛片|奇迹少女第五季免费中文版|日韩字幕一中文在线综合|久久人精品|www.日韩精品.com | HD性丰满白嫩白嫩少妇=aV|免费成人黄色大片|久久精品中文字幕|久久无码国产专区精品|欧美=a∨|91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软件 | 中文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|亚洲高清专区|中文毛片无遮挡高潮免费|黄人成=a动漫片免费网站|99re在线免费|女乱淫免费看视频大黄 | 伊人5566|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|国产精品正在播放|精品久久黄色|成人免费看黄yyy456|欧美伊香蕉久久综合网99 | 免费人妻无码=aV老色鬼|99爱影视|2018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|#NAME?|91精品免费在线视频|国产免费二区 | 亚洲免费永久|91看片网址|亚洲=aV片毛片成人观看|国产精品视频内|在线=a=a=a|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| 国产人妖在线|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|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|高柳の肉嫁动漫在线播放|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|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| j=ap=anese护士高潮|12裸体自慰免费观看网站|免费=a一毛片|欧美人禽zozo动人物杂交|h动漫在线女生向在线精品|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2020 | 亚洲精品小区久久久久久|日韩欧美久久精品|男女网站免费|中文=av字幕在线|免费看片91|中美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| 秋霞国产精品一区二区|无遮无挡非常色的视频免费|日韩不卡一卡二卡3卡四卡网站|在线高清国语成人网站|2020天天干夜夜爽|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专区 | #NAME?|久久精品一二三影院|91看剧|欧美性色欧美=a在线视频|五月婷婷激情六月|成人免费一级=a久久 | 亚洲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|国产肥白大熟妇bbbb|天堂а在线地址8最新版|精品精品99|波多野结衣激情XXⅩXXX|国产伦精品免编号公布 |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|久久婷婷麻豆国产91天堂|无毛一区二区|日韩久久综合|午夜影院福利社|日韩字幕一区 | 久久网一区二区三区|国产在线免|阿v免费在线观看|日本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|日韩=a级毛片直接进入|成人嫩草 | 三区视频在线观看|中文字幕第2页|色吧在线播放|啦啦啦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|日本ⅹxxxx久色视频免费观看|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蜜臀老牛 |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|jj视频在线观看|中文字幕xxxx|淫片专区|草逼免费视频|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| 在线播放成人网站|国产真实younv在线|久久久久国色=av免费看|国产第一页线路1|国产高清免费=av在线|国产一区二区成人h动漫精品 |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|天天澡夜夜澡人人澡|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完整视频|精品bbwbbwbbwbbwbbwbbw|色婷婷五月另类综合视频在线|黄石第五季第9集回归 | 久久久女人与动物群交毛片|草莓国产视频|一区在线播放|97视频精品|久草福利在线视频|久久久久亚洲=av成人网人人软件 | 九九爱精品|无码精品=a∨在线观看|岛国视频在线|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免费|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|99色视频在线 |